學超持戒研讀日記
二千零二年八月一日
政大國際物流筆記回顧《三》
速度 --- 爭勝的關鍵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其新著『數位神經系統』(Business the speed of Thought)中強調,新世紀的致勝關鍵便是速度。
速度可以是對市場競爭的反應,例如價格競爭或消費口味的轉變;可以是貨運的補給 --- 能適時、適量滿足客戶的需求,避免因缺貨而引致顧客流失;可以是適時、適量的存貨管理,藉以減少倉儲的租金、利息及人工的成本;速度可以是……在十倍速時代裏,各行業均需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汰弱留強,成敗的關鍵將在乎速度及其產生的效益。
速度之提升建基於資訊科技的掌握及運用,以及相關人才的培訓配合。在雜貨行業裏,能否提升速度將繫於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推行應用;而在零售業而言,主要的關口則在於銷售時點及存貨管理系統(Point of Sale, POS),原因是所有原始銷售資料都是從這裏開始準確收集;當然,這些資料必須經過分析、比較,才能轉化為有用的數據,問題是POS系統為何如此神奇,能夠不停地 ‘咇、咇’ 聲便能夠收集到有關數據呢?
究其原因,這是透過一種特別設計的條碼(Bar Code)來進行的。那麼,什麼是條碼?
條碼的原理 條碼是將線條與空白按一定的編碼規則組合起來的符號,用以代表一定的字母及數字等資料。在進行辨識時,利用條碼閱讀機掃描出一組反射光訊號,此訊號經光電轉換後變為一組線條及空白相應的電子訊號,經解碼後還原為相應的文數字,再傳入電腦,以便我們可對相關數據加以分析應用。
條碼的結構 條碼一般允許雙向的掃描處理,即條碼可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掃描,部份設有檢查碼 (Check Digit) 以防讀取資料的錯誤情形發生。
不同地區的條碼可能有不同的編碼結構,我們以市面上最常使用的EAN 13為例,解釋條碼數字在香港最普及的結構。EAN 13共包含13位數字,由0-9所組成,首三位數字是國家(地區)號碼,第四至九位為廠商號碼,第十至十二位為商品號碼,最後一位為檢查碼。由於國家號碼及廠商號碼有所不同,故此每一廠商按規定編印的產品編號,便會成為每一單項產品在世上獨一無二的號碼。有關產品在流通國際市場時,便成為有效的商品身份証編號。
其他途徑的應用現況 隨了在商品外,條碼現已逐漸普及至其他用途,例如:電話單、煤氣單、部份公司的發票編號、最近發出之商業登記証亦已新加了一行條碼,以增加輸入數字時的速度及更重要的 --- 準確性。
應用的革命性突破 在雜貨行業中,除了POS系統應用條碼外,一個新的、而又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非常之重要而革命性的用途是倉儲控制的應用 — 一個簡單、直接、準確的貨物出入控制方法及倉儲紀錄系統;同時亦可應用於貨品盤存運作,提供一個簡單、快捷及準確的解決方案。
現時應用條碼的障礙 在運籌市場,應用條碼最大的障礙是商品條碼的普及化並不理想。一般日用品及食品,可能由於大型超級市場的強制要求,絕大部份都已印備條碼,反觀其他貨品類別,例如藥品,情況便並不理想,大概一半的貨品並未印有條碼,嚴重阻滯了有關條碼技術的應用發展。因此在應用條碼技術前,應先行評估情況,然後才作決定推行,以收實效。
技術要求及應用支援 最後,應用條碼技術必須符合某些規格,否則可能弄巧成拙,好像:條碼的印制規格、條碼在商品印刷的位置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和考慮;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勿盜用別人的條碼,以免侵犯他人的權益,誤墮法網。